內容簡介:
本書概括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十六個重大理論問題,從思想發展史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史帶論,史論結合,努力闡述清楚每一個重大理論形成、發展和全面闡述的歷史脈絡、實踐依據和邏輯的合理性,進而總結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所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探索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新的成功經驗和內在規律,揭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內在聯系。
編者簡介:
阮青,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價值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已經出版的相關著作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論綱》(黨建讀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2011年出版修訂本,入選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評出的“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一百本重要圖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員干部讀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等著作30余部;主編教材十余部;主持和參與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推薦理由: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勇敢探索的四十年、艱苦奮斗的四十年、理論創新的四十年。表明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自信,理論上的成熟。因此,回顧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思想創新的歷程,對總結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索書號:D610/9
內容簡介:
本書以感性的生活情懷作為出發點,以中國背景下的司法實踐和法治理論為基礎,通過課堂模擬的形式一步步展開,將法律社會實踐活動與法學理念、法學思維、法學文化等緊密聯系、有效整合,最后達致對法理精神與規范分析、社會分析、價值分析的全面理性的思維考察。本書力圖突破機械發條主義的束縛,將單方面的教條理論的灌輸轉變為自主法律思維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法學辯證法思維,希望能夠讓大家真正愛上法理學,開啟法律之門去感受法學的無限魅力。
作者簡介:
唐芬,女,法學博士,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在《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等。
推薦理由:
本書有生動有趣的身邊故事和熱點案件,有法理學大家的經典論證,也有筆者自己的簡單思考,既不同于一般的程式化教科書,也不同于晦澀難懂的純理論著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學術性。
索書號:D90/739
內容簡介:
該書提出了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和“擬態環境”的重要概念。自1922年出版以來,影響始終不衰,成為不同學科的重要參考書。就傳播研究而言,它奠定了大眾媒介研究的基礎,為宣傳分析、輿論調查、把關人、議程設置、接受效果等研究開了先河。
作者簡介:
作者:沃爾特·李普曼,美國著名政論家、新聞記者、專欄作家,曾于1958年和1962年兩度榮獲普利策獎。
譯者:常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肖寒,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推薦介紹:
李普曼創造了理解輿論的獨特概念,如擬態環境、局內人與局外人、刻板印象等,為政治傳播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他又講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誰都難免有理論盲點,這是刻板印象造成的結果。
索書號:C912.63/27
內容簡介:
本書寫的是作者自己的人生,卻映照出每位讀者的內心世界。她沉靜有力地剖析自身的婚戀經歷、親密和親子關系,寫盡內心暗流涌動的秘密;她以鳳凰涅槃的姿態,不懼以身試煉,歷經種種遺憾卻依舊懷抱熱愛。她直面過去的遭遇,將那種被燃燒、被一點點啃噬的最痛楚的感受,傾注筆端,最終去看見、去承認,去告訴自己和讀者: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憑借自身的內在能量,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作者簡介:
張德芬,臺大企管系畢業,曾任臺灣電視公司記者、主播多年,在美國UCLA取得MBA學位。2002年辭去國際知名公司的高薪工作,致力于心靈潛修及寫作,迄今其系列作品總銷量已經超過一千萬冊,被譽為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的心靈作家。作為中國大陸心靈領域書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個人曾被評為“2014年十大品牌女性”“影響中國女性生活精英人物”“年度優雅女性人物”等。
推薦理由:
如今,我很感謝那些挫敗的過往。如果不是在親密關系上遭受挫敗,我現在不知道自己會高傲到什么地步,不知道自己會自以為是地飛到哪里去了。是那些傷心和失落,讓我遇見了那個未知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展現的深度。──張德芬
索書號:B84-49/326
內容簡介;
國內時下的比較刑事訴訟主要以英美法為主,歐陸刑事訴訟的研究極為少見。本書便主要以歐陸刑事訴訟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非常新穎的案例研究方法,闡釋歐陸刑事訴訟的一般原理,并以美國法作為參照。作者史蒂芬·沙曼在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法學院擔任刑事訴訟法教授,精通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及意大利語等,對歐陸各國的刑事訴訟制度十分了解。本書是目前國內以案例方法系統研究歐陸刑事訴訟的作品,極具理論價值。
作者簡介:
史蒂芬·沙曼,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和比較法中心主任。
譯者簡介:
施鵬鵬,1980年生,福建晉江人,中、法法學雙博士,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最高人民法院訪修學者。學術專長為司法制度、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和比較法。2004年起在海內外出版專著4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發表論文和譯文一百余篇,主持及主研近十個國家及省部級項目。
推薦理由:
本書闡釋了歐陸刑事訴訟的一般原理,并以美國法作為參照。
索書號:D915.301/11
內容簡介:
襲擊警察,損害國家權威、法律權威、警察權威,最終殃及廣大人民群眾。本書從三個角度分析了襲警行為的表現形式,通過案例考查了交警、巡警、治安警、刑警常見的遇襲情形,進而根據襲警原因提出預防措施以及對于襲警行為發生后的處理。
作者簡介:
陳天本,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治安學和警察行政執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課題若干項。長期跟蹤和研究襲警問題,對襲警行為的認定、預防、現場處置和事后處理形成了獨到、系統的認識。先后于2005年和2017年兩次獲得公安部個人嘉獎。出版專著《行政法對金融規制的調控》、譯著《解讀社會控制——越軌行為、犯罪與社會秩序》,主編《治安管理論與實務教程》等3部、副主編《治安學原理》等5部教材,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推薦理由:
認清襲警原因,有針對性的采取預防措施,從而減少襲警行為。
索書號:D924.324/18